划定保护红线 守护生态“绿线” |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官厅水库两岸绿树成荫,碧波荡漾,游客如梭。怀来县目前已划定600多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县面积超过30%,这让官厅水库等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官厅水库的变化是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的一个缩影。“围绕生态安全,我国首次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陆域和海域实际划定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近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强调,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态保护模式,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了中国方案。,
首次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是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红线。通过划定红线,明确了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根据自然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以上,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区域,覆盖了绝大多数草原、重要湿地、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以及绝大多数未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覆盖了所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关键区。据初步测算,划定后的生态保护红线,涵盖了约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90%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95%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了保护。, 从各省份的具体情况看,有的省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超过50%,有的省份不到10%,这是与各地的自然地理格局、自然保护地面积等相匹配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今后还会陆续扩大陆域和海洋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说,之前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时,也为之后覆盖范围的调整预留了“窗口期”,比如有些矿产资源开采合同到期或面临资源枯竭,将不再继续开发,未来这部分区域可能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这将使生态“破碎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大大提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为提高区域生态功能发挥积极作用, 为什么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王志斌解释说,生态保护红线更注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维护国家、区域生态安全,通过国土空间规划来实施管控,对人为活动准入实施正面清单。, 今年5月发布的《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办法》规定,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差别化政策。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核心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目前,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上图入库,作为项目用地、用海审批的依据。,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对提高区域生态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联合对宁夏2020―2021年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状况变化、年度保护成效进行了评估。从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宁夏全区及各县(市、区)的植被覆盖度有所提升,间接提升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高吉喜说,我国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的类型、综合程度已经比自然保护区更为全面。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可以将各种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或生境都纳入保护范围,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完整性,物种栖息地或生境的连通性也得到了加强,如此一来,生态廊道效应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倡议入选联合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15个精品案例,“生态保护红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度创新”案例,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中的特别推荐案例。,
30余颗“天眼”紧盯“过线”行为, 红线划定难,严守更难。在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工作中,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生态环境部组织建设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已投入业务运行。”王志斌说,平台综合利用30余颗国内外卫星资源,聚焦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自动化扫描和识别地表的局部变化,及时监测预警生态破坏风险――累计发现各类人类活动图斑3万余个,提供生态破坏问题线索2000余条,形成了支撑和服务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卫星“天眼”。,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还形成了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以及“人类活动监管、生态状况监测评估、生态破坏问题会商决策”3条业务链,实现了生态保护监管信息化、智能化、业务化运行。在平台上可以查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面积、红线片区个数、红线图斑个数、红线面积以及比例等基本信息,并综合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技术手段,自动化扫描和识别地表生态变化,及时监测预警生态破坏风险。平台在发现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后,还会及时与地方沟通核实,开展会商,督促问题查处整改等。, “在做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上线和业务化运行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会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升级到2.0版本,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双碳’监测评估等业务应用联动起来。”高吉喜说。, 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份建成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或具备监管能力,一些省份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加密遥感监测,启用移动核查系统和移动监管手机App。为加强监管,各地还结合实际细化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规则。截至目前,浙江、江西、上海、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已出台了管控细则,其他大部分省市也已经在征求意见或即将出台管控细则。, 依托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生态环境部指导天津、河北、江苏、四川、宁夏等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试点。王志斌说,经过两年实践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管工作已形成生态破坏问题“监控发现―移交查处―督促整改―移送上报”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压实了地方政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主体责任,为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常态化监管提供了经验借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